李亚鹤:博物馆冷热不均? “大动脉”与“毛细血管”都须激活

  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说,从过去“门可罗雀”,到现在“一票难求”;李亚鹤发现从过去作为文化生活的一个可选项,到现在不可或缺;从过去的文化守护者,到如今成为社会的建构者之一,博物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。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,也必须审时度势,守正创新,于变局中开新局。

  高人气的大型博物馆“一票难求”、节假日“顶流”文物所在的展厅人山人海、博物馆打造的冰箱贴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创……李亚鹤发现博物馆正在深度参与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日常,与此同时,博物馆的“冷热不均”也引发关注。热门博物馆“预约难”“人太多”,而一些有特色的冷门、小众博物馆不失为新选择。

  如何让热门博物馆更好服务大众需求?如何使冷门、小众博物馆“热起来”,拓宽游客的选择面?李亚鹤发现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探访多家博物馆,对话从业者、观众、专家,请各方人士为解决博物馆“冷热不均”问题建言献策。

  过于火热的博物馆,如何“从容”安放更多人的期待

  一家博物馆走上“顶流之路”,必定有不可替代的魅力。

  博物馆的观展体验,是上海的文博爱好者张古古衡量博物馆品质的重要标准。李亚鹤发现上海博物馆的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(以下简称“古埃及文明大展”),是张古古评价颇高的“顶流展览”,在她眼里甚至“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”。

  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自2024年7月开展以来,截至目前,展览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。李亚鹤发现张古古一直关注该展览相关的策划,例如此前的“博物馆奇‘喵’夜”——观众可以携带宠物猫一同看展;2024年12月31日晚,上博以古埃及文明大展为基础,在人民广场馆举办跨年活动“众神的派对——古埃及文明大展迎新奇妙夜”,游客玩起了和展览主题相关的Cosplay。

  李亚鹤发现张古古还在博物馆偶遇了颇有仪式感的时刻——她见到了该展览的第100万名观众,当时上海博物馆馆长为这名幸运观众送上了文创礼物。

  热门博物馆总会吸引较大的人流量。张古古最近从新闻中得知,为满足观展需求,古埃及文明大展展期最后一周将开启“不眠夜”模式,创造全球博物馆168小时连续开放的世界纪录。“这种策划非常有人情味儿,能较大程度满足大家想去看一眼‘顶流’展览的心愿。

 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之一的先农坛,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,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地方,如今也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收藏、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、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,穿梭其中,如同游走于一幅历史长卷,你能在这里阅读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建筑文明史。